陳永貴是我國的農民副總理,他長期擔任大寨村的黨支部書記,是大寨村的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此之后,陳永貴伴隨著大寨的名字走向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并在1975年擔任了副總理,成為新中國的副國級干部。
![]() 伴隨著“農業學大寨”的時代浪潮,全國各地誕生了很多學習大寨的先進村集體,比如有著“南方大寨”之稱的慈利縣通津鋪鎮長峪鋪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慈利縣通津鋪鎮長峪鋪村之所以被稱為“南方大寨”,離不開一位優秀女干部的帶領,這個人就是曾擔任村支書的黃炳秀。那么,黃炳秀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黃炳秀出生于1938年,湖南省慈利縣人,土家族,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舊社會,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黃炳秀沒有讀書,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她的命運才迎來改變,1952年,14歲的黃炳秀入學讀書,三年后,黃炳秀參加工作,成為村里的出納員。
![]() 黃炳秀是懷著感恩的心態參加勞動的,在農業生產中表現特別積極,1956年,黃炳秀就轉為正式黨員,也是這一年,黃炳秀成為村里農業合作社的副社長,帶領廣大鄉親繼續從事農業生產。1959年,黃炳秀成為村里合作社的社長,同時,她也成為村里的黨支部書記,通俗點講,黃炳秀在這一年當選為村支書。 當選為村支書后,黃炳秀發誓要帶領鄉親們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局面,當時長峪鋪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土地貧瘠,而且遍山都是青巖,水資源更是奇缺。在以農業為主的年代里,長峪鋪自然不是什么富裕的村子,不過,黃炳秀沒有被困難嚇倒,她開始摸索作物套種經驗,首先小規模套種,取得成功后開始在全村推廣,最終黃炳秀成功摸索出了“兩季三熟”的種植經驗,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這種種植方法。
![]() 在黃炳秀的帶領下,上世紀七十年代,長峪鋪已經成為全省農業的一面紅旗,黃炳秀也當選為勞動模范,并且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名人。在這種背景下,黃炳秀也開始步入仕途,并在1970年當選為湖南省慈利縣革委會常委,此后黃炳秀不斷受到重用,又擔任了湖南省常德地委副書記、常德地區革委會副主任等職務。
![]() 1973年,“十大”提前一年召開,黃炳秀也當選為“十大”代表,前往北京參加會議?!笆蟆逼陂g,黃炳秀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此后她的仕途也迎來了巔峰,擔任了湖南省委常委以及湖南省委書記,需要說明的是,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省委書記更類似于今天的省委副書記,不過,即便如此,黃炳秀也已經成為地方的高級干部了。
![]()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擔任省委書記,黃炳秀也沒有忘記自己是農民,她依然親力親為下田勞動,在當地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不過,1977年,黃炳秀卻主動辭去了省委書記的職務,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當時組織粉碎了“四人幫”,百廢待興,建設國家需要更多的知識分子,黃炳秀只上了幾年小學,她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不適合在原先的崗位工作了,于是就主動辭去了省委書記的職務。
![]() 辭職之后,黃炳秀繼續回到湖南省慈利縣通津鋪公社,擔任了副書記的職務,此后她長期活躍在農村,過著平淡的生活,晚年享受縣級干部待遇。 (來源:網易號 作者:悟空談歷史)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10-28 08:25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