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十八大以來,慈利縣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糧食安全底線,通過強化監督管理、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耕地恢復系列措施,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 健全機制 構建耕地保護體系
![]() 高標準農田 金秋時節,走進巖泊渡鎮大安村,整齊的稻田里結滿金黃的稻穗,陣陣秋風拂過,濃濃的稻香沁人肺腑。 耕地保護事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為守住每一分耕地,實現耕地保護穩數量、提質量、保生態“三位一體”管理,慈利縣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耕地保護體系,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制度,將耕保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認真落實和完善耕地保護責任制;從嚴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動態巡查和社會監督制度,縣鄉建立基本農田巡查臺賬,設立違法占用基本農田舉報電話,構建縣、鄉、村三級動態監察網絡,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 慈利縣高度重視“田長制”工作推進,召開專題會議,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分管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工作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的田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縣田長辦),負責全縣田長制日常事務。制定并下發“田長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縣鄉村組四級田長+網格員”工作體系,縣、鄉、村、組、戶五級耕地保護體系逐步建立,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日益加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耕地保護網。 2012年以來,慈利縣逐年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標準農田40多萬畝,完成統一上圖入庫434171畝。 實施建設 落實耕地占補平衡 守住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重點是少占或不占,嚴格執行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慈利縣堅持耕地“占一補一”原則,引導項目和農民建房不占或少占耕地,全縣建設用地連續20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為確?!霸搭^活水”不斷,慈利縣大力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建設,自2012年以來,占補平衡項目建設完成后取得省廳確認33個,其中,市級項目12個(含6個社會投資)、縣級項目21個(含6個社會投資)新增旱地799.7158公頃,新增水田61.2374公頃,旱地改造水田面積69.1869公頃。
![]() 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建成后迎來糧食豐收
![]() 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建成后復耕復綠 “十二五”期間,慈利縣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設,5年間共實施項目34個,總投資規模38560萬元,整治土地19.96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5%。項目實施后,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促進了農村土地有效流轉,實現了規?;洜I,土地、水、氣候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農業發展后勁更強。 慈利縣抓住機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廢棄礦地資源,將有條件的礦山全部納入實施增減掛鉤項目,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有條件地復墾為旱地和水田。全縣先后組織實施了13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獲得增減掛鉤指標11525畝,其中新增耕地5812畝,其他農用地5712畝。截至當前,除安置建新指標外獲得的可交易節余指標10310畝已在省域內異地流轉6733.362畝,獲得交易價款7.46億元。用指標交易收益獎勵鄉鎮、村委工作經費1.13億元,對項目涉及農戶8233戶獎補2620.7063萬元。通過“一增一減”,讓大量工礦地、廢舊宅基地復墾復綠,變廢棄礦山為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不僅大大改善了廢棄礦山生態環境,還有效助力了全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為用活土地的“金鑰匙”。 因地制宜 大力開展耕地恢復 今年盛夏,張家界慈利縣零溪鎮燕子橋村格外“紅火”,150畝洞溪辣椒長勢喜人,預計畝產量約700斤,總收入45萬元以上……這是2022年3月份以來,慈利縣實施耕地恢復、提高糧食產能、帶動經濟發展的縮影之一。
![]() 復墾前后對比 慈利縣高度重視耕地恢復,全縣統一機制、統一部署,成立工作專班,由縣自然資源局耕保股專門負責統一調度、匯總、上報。各鄉鎮按照全縣統一模式,成立專班統籌調度耕地恢復進度。各聯系村干部堅持周匯報,工作專班周調度,及時組織人員現場核查核實,幫助解決各種疑難雜癥。 “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慈利縣將巖泊渡鎮、楊柳鋪鄉等6個鄉鎮作為全縣試點示范鄉鎮,大力開展耕地恢復。3月份以來,各鄉鎮因地制宜,探索“一村一策”“一地一策”“流轉整治”“規?;洜I”等模式,耕地恢復進展順利、成效顯著,農村耕地“含綠量”不斷提高。僅6個示范鄉鎮就完成耕地恢復4767畝,其中4個鄉鎮超過年度任務數,2個鄉鎮接近年度任務數。在“示范”帶動下,其他20個鄉鎮(街道)“蝴蝶效應”盡顯,抓緊抓實、比拼趕超開展耕地恢復。僅上半年,全縣就恢復耕地11336畝,占省市下達該縣全年任務的121%。 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村成片……在慈利,到處可見新農村喜人面貌,慈利縣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80.65萬畝、基本農田61.01萬畝一畝不少,守住了永續發展的基本盤。 (來源:慈利發布 作者:唐熙清 王建 朱淵)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10-28 08:25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