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礦產資源總量相對全省各縣(市、區)居中上游,礦產以非金屬礦為主,具有分布廣、品類多、儲量大、品質高等特點,具有發展新材料產業的良好原材料基礎。 截至2015年底,先后發現各類礦產42種,探明儲量的礦產21種,其中煤、石煤、鐵礦、鎳礦、鉬礦、釩礦及水泥用灰巖礦等7種礦產納入省礦產資源儲量表。 全縣主要固體礦產上表保有資源儲量為:煤炭894.97萬噸,鐵礦4858.97萬噸,鉬礦(Mo)2.57萬噸、鎳礦(Ni)1.25萬噸、釩礦(V2O5)2.32萬噸,其中鎳鉬釩礦儲量位居全省前列。 飾面石材已查明未上表保有資源儲量125.26萬立方米,資源潛力1.5億立方米;方解石已查明未上表保有資源儲量981.30萬噸,預測1095萬噸。鎳鉬釩礦、鐵礦為特色礦產,鎳鉬釩礦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大滸礦區和南岳礦區,鐵礦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小溪峪、桑樹灣、何家峪礦區及南部龍潭河一帶;飾面石材、方解石為優勢礦產,飾面石材主要分布在零陽、龍潭河、高橋、江埡、高峰、三合等鄉鎮,方解石主要分布在龍潭河、南山坪一帶。 整體目標 堅持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對標國內先進區域,把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鏈作為助推全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統籌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全力打造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地域特色突出的新材料優勢產業鏈(集群),重點引進一批新材料領域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突破一批制約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材料品種,把我縣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和服務中心。 具體目標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鏈初具規模,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0億元;到2030年,新材料產業鏈基本成熟,成為全縣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0億元。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新材料領域擁有主營業務收入過5億元企業1家、過1億元企業2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12家以上,通過省工信廳認定的新材料企業10家以上;到2030年,擁有主營業務收入過5億元企業1家以上、過1億元企業6家以上,新材料規模以上企業26家以上,通過省工信廳認定的新材料企業18家以上。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新材料領域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2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5家左右;到2030年,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5%左右,新材料領域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5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10家左右。
綠色安全成效顯著。到2030年,新材料產業節能、安全、環保水平全面提升,新材料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風險防控水平顯著增強,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水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強度嚴格控制在國、省下達的計劃目標之內,重點新材料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100%,確保如期或提前完成達峰任務。 (本文節選自《慈利縣新材料產業鏈規劃》) (來源:慈利政府網 作者:慈利縣自然資源局)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10-28 08:25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