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中約有90%為家族式經營,未來五到十年,大量的民營企業會遇到尋找接班人問題。這意味著,家族二代繼承者的精氣神直接關系到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的發展未來。很多“創二代”已經浸潤了“創一代”好的精神品質,帶著這種精神傳承,再注入更現代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帶著創新去開創屬于自己的時代。 楊樂是一個“有親和力”的人。 當這位教育專業出身、文藝時尚的美女boss輕撥絲弦之時,總是最矚目的焦點。她宛如從畫中走出來,一顰一笑,都在流露著江南女子的婉約、精致,而她卻評價自己:“在創業路上的博弈中,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去學習,要努力去追趕,把自己煉成女漢子!” 楊樂說,“大學畢業后,她曾夢想過遵從自己的內心,邀上好友,開一家古箏培訓學校,但身負家族責任最終回了家鄉!” 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羊角山下的萬和園,以慈利商界知名人士—楊萬和先生命名。這位白手起家,頗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正是楊樂的父親。 或許,每一個張家界人都寄情于山水,楊樂和她父親同樣如此,出生于慈利縣苗市鎮一個小山村的楊樂,雖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也是一個在玉米堆里、水稻田里長大的孩子!”正因如此,創業者們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飽含了深深的故土情懷。 多年來,萬和企業主要以工程建設、文旅項目開發為主營產業。楊樂說,“家鄉的一草一木,是每個人心中割舍不掉的羈絆,以萬和園為依托打造張家界萬禾旅游城,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情懷!將現代建筑融于山水,是對自然的敬畏,也是對過往記憶的珍視!”父輩的理念,楊樂從小耳濡目染。 9年的匠心,一隅依山,一隅臨水之處,萬和園如一顆璀璨明珠般鑲嵌其中。楊萬和先生說過,“他共有三個孩子,有兩個女兒,而萬和園就他的第三個孩子,對這個孩子百般呵護。你在園區內所見的每一處景都有費盡心思,反復琢磨后,才能呈現出來,一步步地見證著他的成長!”而對于楊樂來說,對這個“弟弟”她同樣愛不釋手!暮去朝來間,目睹了他一路走來的巨變。 楊樂說,“他們楊氏家族是個大家庭,父親的兄弟姐妹很多,德孝文化既是祖訓,也是家風,孝之始也,代代相傳!”萬和園里,從舜帝的塑像到二十四孝的石牌,無不展示著傳承“孝思不匱、明德立人”的企業抱負。楊樂說,“企業的價值在于創造財富,但在物質與精神的衡量間,精神無疑顯得更加可貴!” 談起萬和園,楊樂眼中總是充滿光芒。楊樂說,“企業要穩步發展,但疫情這幾年此起彼伏,各行各業真的都太不容易,負重前行的路上會面臨著資金、市場環境等等各方面的壓力;加之要兼顧家庭,每天睡覺時間不夠4個小時;即便如此,依然要鼓足士氣、保持初心、砥礪前行?!?/p> 有人說,創業是一個時代磨平棱角的過程,但楊樂總是渴望著守護住大山孩子的質樸與純真,她說,“她最不喜歡被稱為“富二代”,也從未覺得自己是“富二代”,她只是萬千創業者中的一員,壓力和動力一直提示著自己不能停歇要努力”。 在房產政策市場逐步改革,營銷策略逐漸轉型的新局面下,只有不斷突破自己,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楊樂說,“相比于曾經的大廣告牌,電視廣告,她更愿意自己出現在鏡頭前,愿意去拍攝各種短視頻,也愿意和客戶零距離的去交流溝通。通過了解她,去了解萬和園,了解萬和企業?!?/p> 在企業的管理上,她也堅持認為,年輕化是保持公司活力的關鍵,新青年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力量。 如今,萬和園作為縣重點工程,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也有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張家界萬禾文化旅游城。 楊樂的父親說過,“在萬和園里每一個為萬和奮斗打拼,無悔付出過的萬和人,退休后都將會按工齡給他們規劃好后半生的生活;只有他們都能收獲幸福了才是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來源:慈利縣青年創業商會 作者:杜登航)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10-28 08:25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